|
|
出生
一天晚上,迦毘羅國淨飯王的皇后摩耶夫人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白象掀開她的右脅。十個月後,即在公元前623年五月的月圓日,悉達多王子誕生了,地點是現今印度與尼泊爾邊界的迦毘羅城與天臂城接壤地藍毘尼公園,當時皇后正在返回娘家的途中。
太子出生時,清淨無垢,站立地上,然後朝北,踏出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即湧出一朵蓮花。他隨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
國王為太子請來了八位婆羅門﹝學者﹞,替太子占算預測未來。其中七位都舉起兩隻手指,表示太子將來會成為一位偉大的世界統治者或是為無上正覺佛陀,而最年青的學者只是舉起一隻手拍,意指太子將出家修道,證得大覺。他就是五比丘之一的憍陳如。
|
| |
^ 至頂 |
|
|
年輕的悉達多悲憫一切眾生
一天,年輕的太子悉達多,與手挽弓箭的堂兄弟提婆達多王子走進王宮的花園遊玩。突然,提婆達多王子看見一隻天鵝飛過,他立即拉弓搭箭把天鵝射下。兩位男孩都趕往天鵝墮地之處,悉達多先抵達,卻驚訝地發現天鵝尚生還,只是流血受傷而已,他立即將箭頭從翅膀拔出,用一些樹葉止血。當提婆達多王子來到討取天鵝時,悉達多太子拒絕給與。兩人因而爭吵。最後,悉達多太子提議:「這個爭執,不如交由國內的學者去議決」提婆達多王子不得已地同意了。這些學者,聆聽兩人的陳述後即說:「凡是活著的生命,該屬於救護牠生命的人;而不屬於傷害牠生命的人。這隻受傷的鳥,理應屬於悉達多太子!」
|
| |
^ 至頂 |
|
|
年青的悉達多太子
年輕的太子漸漸成長,他的父王越來越擔憂,怕他會放棄王宮的生活,將來沒有王位繼承人。為了挽回太子的心和增加對世俗生活的興趣,淨飯王命令工匠開始建造宏偉美麗的宮殿和花園,希望利用奢華,享樂和熱鬧的生活環境包圍太子。同時又下令在王宮和花園築起一道高牆,與外界隔離,使太子看不到外邊老,病,死的想像,也看不到苦行聖者的生活方式。這樣太子就好像被圍在金絲籠內一樣。悉達多太子的性格喜歡靜坐沉思,因而心中存有很多問題。雖然他被奢華豪麗的生活所圍繞,但他對王宮的生活方式感到乏味,短暫和表面化,他知道如果只是追求快樂,放逸和懈怠,那就是黑暗的生活!他懷疑王牆外的生活會是如何?
|
| |
^ 至頂 |
|
|
毅然離去
悉達多太子二十多歲那年,獲准出宮外遊覽,途中他目睹一名白髮蒼蒼老人的形態。車匿對他說,所有人都避不過「老」的來臨,這令太子感到困擾。隨後,在其他的遊歷中,遇到了病人,一具腐爛的屍體,以及一位苦行的修道者。雖然他享有世人所盼求的種種奢華,例如娶了一位美麗的妻子,有新生兒子和統治國家的承繼權,但太子卻想以一放棄。
悉達多反覆思量,為何我今有生,老,病,死,苦惱等種種的纏繞,而必須受制於這種自然法則?既然如此,我如何才能擺脫這些法制而達到完全自在的涅槃境界?家庭生活是侷促而不自在,但出家的人卻可過著神聖而凊淨的生活,海闊天空,無愛無慮哩!因此,悉達多太子在一個寂靜的晚上,當皇城的人仍在熟睡中,他騎上馬背,在車匿隨行下,離開了迦毘羅王城。
|
| |
^ 至頂 |
|
|
決意捨棄
悉達多太子抵達阿羅摩河岸後,從馬背下來,換了身上穿著的宮廷服飾,改穿乞丐衣服,並著令車匿將寶服及犍陟馬帶返皇宮。初時車匿與馬匹都不肯離去,返回皇城,但太子卻堅持獨自上路。車匿悲傷不已,淚流滿面,目送太子遠去。
|
| |
^ 至頂 |
|
|
修苦行
悉達多太子捨棄王位的消息傳遍整個迦毘羅城時,他的五位朋友亦同時捨棄家族生活,出家為行腳僧。隨後悉達多太子先後追隨兩位傑出的學者,即阿羅藍及鬱陀羅仙人學習高深的禪定﹝分別是無所有處定及非想非非想處定﹞。不過,在出定後悉達多仍感到不能解決生死所帶來的痛苦問題。他明白只有單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才能找尋到最高的真理。他感謝兩位仙人的教導,辭別上路。他流浪到一處疄近迦耶的市鎮,與五位同伴會合,一同在那裡修習苦行。悉達多嘗試用各種在當時最嚴厲的自我折磨方式,進行種種苦行。
|
| |
^ 至頂 |
|
|
適切的供養
經過了六年漫長艱辛的歲月,一段傳統上認為務須不斷艱苦自我克制以解脫輪迴的時光,他仍然未有接近目標。他開始減食,直至完全不吃。但在這時,悉達多已病倒,昏迷過去,一位名叫蘇闍妲的村女給他服食一些溫暖的羊奶後,不久,他便甦醒過來。雖然悉達多的五位侍者離開了他,繼續苦行,但悉達多認為覺悟之道並非在於修苦行,而是奉行中道,一條遠離極度自我放縱和過份自我折磨的溫和路線。
|
| |
^ 至頂 |
|
|
證得無上正覺
悉達多坐在菩提樹下的草座上,下定決心,如果不能證悟真理,就不起座。他摒除一切外間的困擾,拋棄過去那些虛假不實的快樂回憶。他完全掙脫了世間的妄念,專心一意地找尋人生真理。他反問自己:「一切痛苦怎樣生起?如何才能脫離痛苦?」初時,他心中仍存著種種魔影,但他努力抵抗,最後,他完全驅散了妄念,心如止水,平靜安寧,入了甚深禪定。在寂靜的定中,他內心觀察到眾生是如何按照因果律而輪迴生死,如何種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他得知苦的因由是業所造成。悉達多30歲那年,毘舍佉月的十五日,他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成為佛陀。
|
| |
^ 至頂 |
|
|
佛陀教化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當時在菩提迦耶的優樓頻螺村作時者的五位隨徒─初轉法輪時就說了四聖諦法即苦,集,滅,道,也就是「轉法輪經」。他教導說,人們應避免採用極端的自我放縱或自我折磨的方式來修行,兩者都不是求真理的方法。而是應該修習正確而全面的中道,才可以離苦得樂,得以開悟。當佛陀有了六十位出家弟子後,就召集他們在一起,指導他們出去宣揚佛法:「諸位比丘,你們應到各弘法,宏揚真理,令人去除煩惱,深到寧靜而自在的心靈。世界上有些人,煩惱和欲望是很輕的,不為凡塵完全閉塞,如果能悟到佛法,自由有大利益。因為這種真理由始至終都是至高無上的」。
|
| |
^ 至頂 |
|
|
野猴獻供
佛陀在竹精舍住了一段期間後,有意思過片刻絕對寧靜的生活,於是便前往在毘利拉耶鄰近的一處樹林。這處樹林是著名的野獸出沒地方,很少人有膽量進入。佛陀沒有攜帶食物,卻希望在那裡獨住一段時間。他在一棵樹下進入了禪定。不過,即使是動物,都會認識到他是世尊。一頭大象用牠鼻盛水,然後灌入佛陀的缽子內。一頭猴子每天都在林中採摘鮮果,供養佛陀。佛陀在牠們的護持下,安渡時光,而毋須與任何外人接觸交往。
|
| |
^ 至頂 |
|
|
入大涅槃
佛陀在成道後,說法49年,教導在輪迴中眾生如何擺脫無常。其後,他示現身體患病。佛陀在般涅槃前,問他的弟子對佛,法,僧三寶,是否有任何問題?但他們都沒有問題。具有無限慈悲和智慧的佛陀,最後叮嚀:「諸比丘弟子,這是我最後的教誨。一切世間事物,有會合就有敗壞,你們要精進修行自求解脫!」接著,佛陀進入禪定,由淺入深,進入大般涅槃。
|
| |
^ 至頂 |